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法大  >  正文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曾炳钧文集》出版暨法律史课程教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12-20   阅读:
T AAA

12月17日,《曾炳钧文集》出版暨法律史课程教学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近30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与会者共同祝贺《曾炳钧文集》的出版,重温曾炳钧先生的人格品行与学术贡献,传承曾炳钧先生的求真精神与学术思想,回顾法律史研究所走过的辉煌而沧桑的历史,并就推动法律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

本次会议伊始,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先后致辞,他们真挚而深情地表达了对《曾炳钧文集》出版的衷心祝贺。曾炳钧先生是新中国政治学、法学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今年恰逢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能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离不开曾炳钧先生等一代代学术大师的先驱开路之功。《曾炳钧文集》的出版是对学校学科发展历史的珍贵记录,也是对学校学术与人文传承的巨大贡献。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所长崔林林主持。本文集主编、曾炳钧先生的女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曾尔恕对《曾炳钧文集》的整体框架进行了介绍。循着文集的内容,曾尔恕饱含深情地回顾了父亲曾炳钧先生走过几乎整个20世纪的学术人生经历,如同一棵历经狂风暴雨洗礼的树苗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曾炳钧先生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学识,笔耕不辍、厚积薄发,学问品行终为后学奠基。曾尔恕谈到,在整理、编辑这部文集的过程中,接触到父亲一代前辈曾经聚焦过的当时世界与中国的热点问题,看到了前辈在国家、民族深陷于巨大的历史苦难之时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于文集中展现出的前辈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深感震撼,加深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理解。《曾炳钧文集》让大家重新感受与认识到曾公一代前辈在探索建立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不懈努力与成就,我们责无旁贷地要为接续前辈开创的学术传统而努力前行。曾炳钧先生学识渊博、潜心教学,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被师生亲切地称为“曾公”,文集是对他曾经学习及任教过的大学的学校历史的点滴还原。文集副主编之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白晟回顾了文集参编过程中的收获与遗憾,同时详细介绍并阐释了自己关于北京政法学院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即法律史研究所的前身的创建与发展的史料挖掘与研究成果。他表示,曾炳钧先生作为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的首任主任,为北京政法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法律史学科建设以及法律史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白晟认为文集出版对校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对我校一代先贤学术人生研究的推进和深入。

第二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姜晓敏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江兴国、郭成伟因故未能直接参会,但向会议递交了感人至深的书面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丽君、马志冰在发言中祝贺《曾炳钧文集》的出版,并回忆起当年或师从曾公、或与曾公交流的细节,真情回溯常常哽咽。曾公的高洁人品、儒雅风范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曾公渊博的学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教学态度,更使他们备受启发、受益良多。他们认为以曾公为代表的一代学人,无愧于历史、国家与民族,应为学术后辈所敬仰和追随。同时作为已经荣休的资深教授,他们也为法律史课程教学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钧、陈新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云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柴荣,北京大学教授李红海,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张传玺、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副教授李倩、黎敏、李富鹏、谢晶及王世柱老师先后发言,表达了对《曾炳钧文集》出版的祝贺之意,以及对曾公学术精神、学术思想的由衷敬佩之情。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潘启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院研究院教授顾元、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胡晓进、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杰以及法律史研究所副教授李超、仝宗锦和郭逸豪老师也全程在线参会。

曾尔恕和崔林林在总结发言中向全体与会老师,以及因故未能与会的皮继增教授、郑禄教授、郭琛老师等为本次会议所给予的全情支持和所作出的前期筹备工作,本文集另一位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琮军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牛洁颍为文集出版所付出的努力,表达了真诚的感谢。

编辑 黄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