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七秩辉煌筑基业 德法兼修创未来——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暨优秀校友表彰大会召开

来源:校友工作办公室   7-25   阅读:
T AAA

(特约通讯员 王安琪)7月24日下午,“七秩辉煌筑基业 德法兼修创未来——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 70 周年暨优秀校友表彰大会”在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召开。校长马怀德,副校长、校友总会会长冯世勇出席大会。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卢少华、北京校友会会长李曙光及部分校友分会负责人,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生处等相关院部负责人,33名在京优秀校友及分会代表线下参加会议。来自全球海内外38个校友分会、57名优秀校友和16名优秀校友工作者线上参会。会议由校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李欢主持。

(冯世勇讲话 摄影 尹建峰)

冯世勇向与会嘉宾、各分会和校友表示亲切问候和诚挚感谢。他结合法大建校历程回顾了学校七十年校友工作的五个发展阶段,解读了母校、校友、校友工作办公室和校友会之间的关系,并分享了理解与体会。冯世勇表示,校友工作是引领校友服务国家社会、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助力校友不断进步的事业,是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重视并努力做好的工作。为做好校友工作,共担职责使命,共创事业辉煌,他对校友办、校友会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把握政治方向、坚持守正创新、落实职责任务、广泛凝聚校友和追求工作质量等六点要求,并期望优秀校友们牢记入学誓词、展现法大特质、做实做优本职、捍卫学校荣誉、贡献自身力量和不辱荣誉称号。

2021年度共评选出115名优秀校友、2个五星级校友分会和20名优秀校友工作者。卢少华宣读获奖名单,马怀德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发荣誉奖牌。

(马怀德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发荣誉奖牌 摄影 尹建峰)

卢少华以《凝聚校友共创辉煌》为题作校友工作报告。报告由学校高度重视校友和校友工作;2021年以来的主要工作和今后工作重点等三部分组成。总结了讲政治、守法治,加强自身建设;凝聚校友力量,展现法大人的责任担当和开放学校资源,服务校友发展三方面工作。强调了贯彻落实《中国政法大学助力基层校友组织开展工作的意见》,助力校友分会开展工作;做好“全、准、新”校友信息库建设;发挥校友会作用,加强校友联系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开放学校资源服务校友,推动校友资源与校院深度对接和助力乡村振兴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星级校友分会代表、金融校友会会长、年度优秀校友、79级庞继英,年度优秀校友、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21级博士梅向荣,年度优秀校友、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87级徐军,年度优秀校友、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区长、02级寻健先后发言。他们回顾了在法大学习的经历,介绍了自己立足本职,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助力学校发展和支持校友工作的情况,表达了对法大的感恩之情。他们向学校70周年校庆送上祝愿和祝福,表示将继续弘扬法大精神,彰显法大人品质,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马怀德致辞 摄影 尹建峰)

马怀德代表学校向获得荣誉的优秀校友、优秀校友工作者及星级校友分会表示祝贺,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校友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梳理了70年的办学成就,总结了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奉法图强的办学传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法治文明作出贡献的办学使命;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理论功底、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他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民生改善等六个方面介绍了学校近五年来各项事业进步和发展。

马怀德指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他肯定了校友们在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抗击疫情、乡村振兴、支持母校建设发展等方面做出的工作和贡献。希望广大校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校训精神,充分展现法大人的风采,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暨优秀校友表彰大会召开 摄影 尹建峰)

大会前播放了全球海内外校友祝福母校70周年校庆专题短片,视频围绕七秩辉煌、耀眼风采,服务校友、成果巡礼,凡我在处、便是法大,反哺母校、校友情怀,弘扬法治、社会担当,凝聚校友、共创辉煌等六个方面对近四年校友工作进行了梳理展示。

蓟门晓月法大美,军都叠翠玉兰香。七十年筚路蓝缕,三十万桃李芬芳。感恩法大,育我成长。五湖四海,学子情长。母校永远是法大人的精神家园,支持校友进步成长,激励大家携手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编辑 黄楠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最近更新 |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